编修家谱要尊重史实

2017/8/25 13:18:18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中华姓氏

日前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说,近年来,家谱热悄然升温,特别在一些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修家谱更是成了一种时尚。仅常州就有400个家族修了家谱,其中80%都是近5年修撰的,还有更多家族正跃跃欲试。

家谱是平民百姓的史册,也可以称为老百姓的“小史记”。它不仅关乎血脉,更关乎记忆、文化、传统等生生不息的传承。一部好的家谱就是一部传承弘扬家族文化的优秀文献。有很多东西在学校里、社会上学不到的,却能在家谱中受到教育。因为不少家谱在家训族规中都规范了后人如何立志、如何敬业、如何治学、如何治家、如何做人等等。从而很好地陶冶我们的情操,鼓舞我们热爱生活,奋发向上,为国贡献,为族争光。同时家谱还有助于血肉联情,相互提携、帮助。

盛世修家谱。近年来国内经济迅猛发展、人们安居乐业,特别是不少家族中一些出人头地的企业主资助家谱重修工作,一些家族成员也希望利用这个机会留名后世、昭示子孙,联络族内或族外的亲戚朋友,以扩大圈子和人脉。因而使修家谱渐成为广大民众主动自愿参与的民间文化工程。

最近我浏览了几本新编的家谱,发现新修的家谱中妇女也填名入谱,不再有各宗之间因大小宗、因外姓子嗣而产生的“名分”之别。这体现出时代进步的新观念。

但文字的使用却很不严谨。手头上几本家谱中的祖先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一代风范的名人。如姓范的都是范仲淹的后代,姓王的都是王羲之的后代,姓孔的都是孔子的后代,姓诸葛的都是诸葛亮的后代……这我就不明白了,难道赵高、董卓、秦桧、严嵩、魏忠贤、和珅等历史上的奸臣既没有祖先父母,也没有子孙后裔?

其实,编修家谱的通病都是追认“帝王将相泽被后世、文章节义昭垂史册、为后儒仰宗”的古人为始祖。文天祥说家谱“凿凿精实,百无二三”。胡适也说:“家家都是古代帝王和古代名人之后,不知古代那些小老百姓的后代都到哪里去了?”

编修家谱,既是记录历史的一种好的传统,也是一种寻根,它能够挖掘前辈的文化财富,并作为一笔精神遗产留给后人,创造一个和谐家族,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创建。2001年,文化部曾就协助编好《中国家谱总目》发出通知:“家谱,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国家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家谱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民族学、教育学、人物传记及地方史的资料,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同时对海内华人寻根认祖,增强民族凝聚力也有着重要意义。”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有些人编修家谱的活动,不是在记录历史,而只是热衷于攀附古代名人圣人,辗转抄袭一些虚构的世系,甚至牵强附会,把祖先世代越追越远,对同自己有真实关系的世系和历史,却避开不谈。还有一些家谱成了为在世有钱人有权人的献媚,这类家谱,就没有什么价值可言了,也背离了家谱的旨意。

慎终追远是中国人历来的传统,认真修好家谱,客观公正记录族史,让它真正从文化上记录先祖智慧,拓启心智,激励后人,应是编修家谱的重要职责。


 共渡网微信公众号:godo-godo里有更详细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