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突围》 ——为沈庆京作序

2017/8/9 16:46:00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中华姓氏


  真高兴能为沈庆京先生的回忆录——《突围》,写这篇读后感想。因为回忆录类型的创作,晚至近代,才引进中国。中国虽曾被全世界喻为史学的国度,史籍的数量,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文化资产,而且不乏记传体例。司马迁先生的《史记》就是最有名的记传文学。然而一个奇怪的现象是,中国人很少想到写自己的传记。而多半由其他人执笔,最荣耀的是由政府执笔(像“宣付国史馆”之类),或家属聘请知识分子代为撰写(像“墓志铭” “家传”之类),这两种传记的特点:第一是它的真实度都很低,主角们的言行只符合政府和家族的利益。第二是它们的文字都太短少。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中国历史记载,量虽丰富,质却贫乏。二十世纪后,西方回忆录类型的传记文学,在中国登陆,然而,普通小民,没有能力写回忆录,知识分子基于对政治上神经质的恐惧,和自己酸溜溜地表示“乏善可陈”,而不敢写回忆录,于是乎这个最能够使人受益的文体,在中国发展得十分缓慢。台湾中央研究院及国史馆也曾一度推动口述历史,但一时难以摆脱传统气习,选择的对象都是宦海浮沉中的人物,写下的又几乎全是冯道“长乐老”式的记载,索然无味,使人失望。



  成功的回忆录建立在诚实的心灵、开阔的胸襟上,回忆有多少真,才有多少价值。事实上,回忆录类型的文史混合体创作,在四十年长期戒严解除之后的九〇年代,才开始蓬勃。我认为,无论是皇帝陛下,或是菜市场卖葱的小民,都有权利写出他们的回忆录。一个人有他个体的尊严,不因他个体之外被挂的零件,使这尊严增加或减少。一个人能够活下去有复杂的因素,一个人的成功和失败,因素更为复杂。但每个人的脚步都留下过痕迹,每个人的奋斗都洒过眼泪或血汗,每个人的爱情都尝过心酸和欢乐,这些对个人都是无限珍贵的记忆,对社会国家来说,便是文化的资产。所以我总是希望朋友们能够写下他们一生的轨迹,这是无价之宝,表达出一个人对自己和社会的忠实。


共渡网微信公众号:hds14190135_db-hds14190135_db里有更详细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