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福建泉州晋江澄江海滨的谢家祖厝正对着大海,遥望着台湾岛,盼望着子孙后代常回家看看。”面对台下数百位前来参与第八届海峡百姓论坛的两岸人士,谢清源乐于分享闽台两地澄江谢氏宗亲近300年3次合修族谱的故事。
以“两岸同根,闽台一家”为主题的第八届海峡百姓论坛25日在台湾新北市举行,来自两岸近80个姓氏的宗亲代表约500人会聚一堂,再续“两岸一家亲”情谊。
谢清源出生于1980年。 谢清源的父亲谢必明用了数十年时间挖掘、整理家族历史,在2008年将“接力棒”交到他手上。“在两岸关系最好的几年里,我多次跨越海峡,在两岸热心人士帮助下,终于在台湾找到了亲人,实现闽台澄江谢氏宗亲第三次合修族谱。” 谢清源说。
晋江澄江谢氏族谱始修于明代,历史上闽台宗亲曾三次合修族谱,头两次分别是在1725年和1874年。
1895年台湾被割让给日本后,两岸澄江谢氏宗亲渐渐失去联系。谢清源的曾祖父曾要求后代,一定要找寻在台湾的亲人。
“秉承祖嘱,一定要找到台湾亲人!”谢清源感慨地说,从其曾祖父交代,到他赴台寻亲任务完成,历经四代,时间跨越120余年。
寻亲过程中,谢清源切身体会到两岸骨肉宗亲的情感。“我知道,台湾亲人也一直在寻找我们。闽台宗亲不忘根、不忘祖,共修族谱的故事,承载的是情系两岸数百年的亲缘。”他说,至今难忘2012年来台寻亲,到云林县北港镇拜访93岁高龄的谢丽昆,要离开时,老人依依不舍,倚着门墙相送,久久不愿回屋。
这样的故事,在海峡百姓论坛上总能听到。25日的论坛开幕式上,闽台多个姓氏宗亲会代表以PPT形式进行演讲,介绍了各自的宗亲关系和族谱对接成果等情况。
海峡百姓论坛创办于2007年,已分别在闽台两地成功举办七届。据悉,本届论坛活动将持续到29日,来台与会的大陆各姓氏宗亲代表将走访台湾各地本姓宗亲会,开展“串门走亲戚”的“会亲之旅”。
明年堂亲乡谒祖
通过对比两岸的族谱,谢清源终于实现了曾祖父的遗愿。但他手中的族谱并不完善,他说:“文革时,一本族谱被焚毁。虽然1988年,我的父亲重修过族谱,但内容不全。为了给台湾的亲人寻根谒祖时提供依据,再次重修族谱势在必行。这项工作我已经着手进行了,我想把台湾的族谱和大陆的族谱进行对接,修一本《闽台澄江谢氏族谱》。”
谢清源说:“台湾堂亲表示,分隔100多年了,能找到大陆澄江祖乡并与大陆堂亲相认,这是他们数代人梦寐以求的,预计于明年组团回大陆祖乡寻根谒祖,到祖厝祭拜。”
谢清源说:“祖厝位于澄江村码头,修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是一座三落大埕,每埕五开张,两边有护邻。300多年来,祖厝饱受海潮侵蚀,历经数次火灾。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堂亲陆续搬出祖厝。1988年,祖厝已经破败不堪,只剩下几堵墙。父亲组织堂亲,在残壁处修整出一个小间房子,用于供奉祖先神位。每年正月十五和十一月十五,我们都会回祖厝祭拜。我们打算明年重修祖厝。”
澄江(伍堡)村位于晋江市英林镇南部、围头畔西北部,与金门岛隔海相望。澄江又称伍堡村、嘉排村。澄江谢氏肇基始祖为千禄公(墓葬柯坑),妣朱氏名严范(墓葬伍堡陈林宫后)。公于宋末元初时,自泉州谢衙(金鱼)巷迁居南门外晋江县十一都澄江乡, 公传三子(长子悟真公、次子整官公、三子清履公)分三房。至今繁衍子孙已有二十余世,历经700余载,子孙后代人丁兴旺。
从《澄江谢氏族谱》、《台湾谢氏大宗谱》及台湾文献会《谢氏考略》、《台湾鹿港镇镇志》等史料的记载来看,澄江谢氏第十世明初公于清康熙年间渡台,子孙后代现亦居台湾彰化县北斗镇、溪洲乡、云林县等地;在清朝雍正年间,澄江第十三世谢国叔、谢送叔兄弟迁入台湾;到了乾隆初叶,澄江第十四世谢锡珪、谢锡琛兄弟入垦今台湾新竹香山;澄江派第十四世维吝公卒于鹿港;清道光年间,澄江第十五世谢泄、谢國園兄弟入垦今台湾彰化县鹿港镇。清道光年间,澄江第十五世谢套、務、鎗三兄弟入垦今云林县北港;谢套之子第十六世仕武公卒在台。
共渡网微信公众号:hds14190135_db-hds14190135_db里有更详细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