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族谱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7/6/19 10:31:15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中华姓氏

    “谱牒研究及其资源的开发”中国族谱国际学术研讨会近百名来自美国、日本、新加坡、加拿大、越南等国家和台湾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我国大陆的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世纪之交的谱学盛会。

    家谱是同宗共祖的血亲集团以特殊形式记载本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谱,与正史、方志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三大支柱。家谱资料内容极为丰富,是人口学、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的重要的研究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而家谱独特的寻根问祖功能,则又是任何其他文献所不能不能的。它对凝聚中华民族的向心力,促进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家谱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其价值现今已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关注,但对它的研究及其资源的开发尚待进一步的深入。

    上海图书馆藏有中国家谱11700种、近十万册,藏量几乎是是全国公共藏书机构(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所藏家谱的总和。近年来,上海图书馆加大了对家谱资源的整理、研究与开发力度,一系列成果相继问世。今年3月与新加坡Cy-bersia公司合作开发的寻根网站正式开通,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一家利用家谱资源系统地提供华人寻根咨询、建立电子家谱等全方位服务的网站平台。在这次谱学盛会上,会议代表们就以下问题展开热烈研讨:

    一、编撰《中国家谱总目》。

    早在几年前就有学者呼吁,针对中国家谱孤本多且分散的特点,应当建立中国家谱资源信息库,实现谱牒资源共享,以促进学术文化的发展。会议上,上海图书馆研究员王鹤鸣作了关于中国家谱的收藏与统计的专题演讲,介绍了中国家谱在大陆、港台以及日本、美国等地的主要分布情况,并提出联合其他家谱收藏机构,编撰一部能够充分反映中国家谱存留、分布现状且方便读者使用的《中国家谱总目》。与会者对此反响热烈,一致认为上海图书馆在家谱资源方面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该在《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的基础上,联合国内外家谱收藏单位,规定统一的体例要求,编撰一部比较科学、精确的《中国家谱总目》。还有学者就如何将散失在民间的大量族谱收入《中国家谱总目》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设想。鉴于编纂《中国家谱总目》的重要意义,六月初在京召开的“中文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合作会议”已正式通过该项目立项,并决定由上海图书馆主持。

    、家谱的数字化。

    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社会进入电子化的时代,对家谱的开发与利用也不再局限于传统方式,上图“寻根网站的开通,标志着家谱资源的开发利用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运用高科技手段开发谱牒资源。与会者饶有兴趣地倾听了上海图书馆关于建立“上海图书馆家谱数据库”的设想,并就家谱数字化的一些具体问题作了探讨,如家谱数据检索词的建立以及资料的勾联等等。

    三、新修家谱。

    新修家谱是近年来比较突出的现象,如何看待新修家谱也是会议讨论的重点。不少代表提到,现在编修的某些新谱与传统家谱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有的将家谱编成一部姓氏文化史,对族姓源流详加考订;有的在“家规”中提倡爱国主义、维护邻里团结等。与会者们认为,不应回避新修家谱的问题,而应加以正确引导,扬弃封建迷信糟粕,发扬中华民族爱家爱国的优良传统。

    四、中外谱牒的比较研究。

    这次会议有不少国外学者参加,他们带来了异域家谱研究的最新成果。文章中有专门介绍美国、越南、韩国家谱特点及开发利用状况的,也有对中西家谱特点进行比较研究的。比如来自美国犹他家谱学会的Mclvin P.Thatcher在论文中谈到,“中国人有世界上最悠久和最丰富的族谱记录的传统,美国的家谱编纂虽然没有长久的历史,但现已成为流行的风俗”,他的文章将中美两国的族谱发展历史作了比较,并尝试解释两者的相同及差异之处。国外学者视角新颖的研究成果,赢得了与会者的的浓厚兴趣与共鸣。

    在这次会议上,还有不少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谱学专家'他们的发言,就各姓氏祖籍渊源于中国大陆的事实,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血浓于水、骨肉相连不可分隔的强烈愿望。

 

共渡网微信公众号:hds14190135_db-hds14190135_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