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家族的归宿
现在许多人读完书就去了外省,甚至外国,也许是独自一人,也许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但无论是否是独自一人,离开了家乡总会感到孤独,就如同离开了树的叶子,飘飘摇摇没有着落,只能用生活的奔波来填补这份寂寞。在这时,你是否希望有一个家谱,一个将自己的名字保留在其中,珍而重之的流传下去的家谱呢?
家谱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早已有记载着姓氏的骨片。后来,家谱被帝王诸侯用于记载世系,被他们作为荣耀的象征。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家谱已是世族之间通婚和做官的重要依据。到了唐宋时期,家谱形式扩散到民间,家谱文化开始萌芽。明清时期,家谱文化大为盛行。
家谱背后的文化
也许有人疑惑,家谱文化如此盛行,那家谱之中究竟记载了什么?经过探寻发现,家谱里往往记载着同宗同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以及相关的事迹等,它属于文化底蕴浓厚的历史典籍。其内容包括一家一族的祖源宗本,子孙繁衍,迁徙分布,婚配嫁娶,职业方向,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社会地位、人物传记等方面的资料。
家谱不仅对学术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而且对海内外华人寻根问祖,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归根结底,还是为了生存下去和那份骨子里的荣耀和执着。
古时交通不发达,人们无法离乡太远再加上生活没有如今方便,疾病天灾都可能导致死亡,人们便本能的聚团生活,彼此帮助,而有浓厚的血脉亲缘的族群就是天然的团体。
在任何团体之中都有竞争,随之而来的便是荣誉和责任,而担负这份责任的就是家主,其他人就如同是他的子民,被守护也要相应的有所付出。家谱最初存在的目的就是将这些同总统族的人聚成一个群体,修建宗祠,记录供奉其中有重要贡献的人。被在家谱中记下浓墨重彩的人就是这个族群的英雄,本人其后人将受到拥戴并拥有更多家族资源。如此一代一代的保护家谱,将荣誉与功勋记录下来,家谱的传承就不会断绝。哪怕这个家族只剩下了最后一人,他也会将其作为重宝守护下来,因为家谱是他的根源,是他家族荣誉的证明。
现今的人们可以独自生活,不再需要家族的庇佑,家谱文化也越来越淡薄。许多人没有见过真正的家谱是什么样子的,但依然有许多人保留了这种概念,尤其是在中国南方,家谱文化依然是他们根深蒂固的追求。
姓氏的传承
在存世的中国家谱中,一共有608个姓氏,其中,有单姓552个、复姓56个。宋代编纂的《百家姓》中,一共收录了440个姓氏。在《百家姓》中,有65个姓氏家谱没能流传下来,其姓氏包括滑、曲、邰、鄂、咸、阴、能、家、羿、汲、松、秋、牧、宿、怀、双、通、充、满、步、空、鞠、东、沃、空、桓、公孙、太叔、长孙、慕容、东方、公羊、淳于、单于等。
家谱文化是一种信仰
家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是中国人的祖籍根基,其中记载着众多的美德与优秀文化,对古文化的保护和研究很有价值。重视家谱文化,既能将现今淡薄人际关系凝聚起来,促成一个有更凝聚力和归属感的民族。又能可以通过达到互相帮助、互相督促、共同努力的积极作用。一个有凝聚力的家族,可以通过家训和向心力来解决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很多人认为:“中国人没有宗教”,这种观点并不正确。在中国人的信仰存在于骨子里,中华文明五千年的骄傲与智慧,这就是我们根深蒂固又非常朴素的信仰,这便是中国人的宗教。
共渡网微信公众号:hds14190135_db-hds14190135_db